孔子在《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中,对四位弟子的志向进行了评判。其中,孔子对子路和冉有的志向表示了赞同,而对于曾皙的志向则表示了不赞同。这是因为曾皙的回答表达了一种政治抱负,而孔子认为这种抱负是不现实的。
具体来说,曾皙的回答是:“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这句话表达了他想要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但是他并没有明确指出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孔子认为一个人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志向和目标,才能够有所作为。
具体来说,曾皙的回答是:“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这句话表达了他想要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但是他并没有明确指出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孔子认为一个人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志向和目标,才能够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