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玩物丧志。玩物一定丧志吗?在我看来玩物不一定丧志。 丧志与否,取决于你玩的是什么“物”,怎么个玩法,所玩之物对你的身心与发展有何帮助?不能一概而论。
“玩物丧志”如古语说的“开卷有益”一样。看书就一定对人有益吗?答案是不一定。那要看你读的是什么书。读好书,从中汲取养分,陶冶情操,丰富知识;读坏书,从中啃食糟粕,定会荼毒心灵。读书如此,我认为“玩物”也是如此。 玩好物,学物中知识,品物中灵性,悟物中之道,自然可以成为物中行家,有所成就。 反之,玩一些毫无意义又浪费时间之物,如手机之类,非但无法获得营养,反而会陷入其中,无法自拔而丧失进取之志。
因玩“物”而成名家。事实上,有些成功之士,无一不是玩有意义之物而成就精彩人生。 当代文玩界泰斗马未都先生,年轻时收破烂,无意中收来文物,从此沉迷“玩文物”。 至今,马先生几乎成为中国最大的收藏家。他个人出资,在北京建立个人博物馆,名曰:“观复”并免费供人们参观,此举令人赞叹,“玩物”竟然“玩”成家。 因为文物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智慧的遗产,蕴含的知识岂是手机游戏可比的?这样的“玩”值得一玩。
因“玩”车而成为赛手。青年作家韩寒早年玩赛车,自己苦练车技,终获得多项大奖,名扬一方。后来他又“玩”文学,将见解独特的文章发表,成为著名青年作家。这样的玩,玩的精,玩的专,玩的有意义,岂是“电竞”之流可比的?这种玩,实为是一种深入的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最终厚积薄发,提升格局与境界。你能说他们丧志了吗?当然,不是所有玩物者都能玩出名堂来,这需要恒心毅力与才华机遇等因素,因人而异。
真正“丧志”者,玩的不是物而是低俗 。物也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务正业,沉迷于旁门左道,为玩而玩,因此丧失了积极进取之志。后唐庄宗李存勖“玩”的是崇尚犬马声色与“伶人”,不理朝政,身死国灭。欧阳修认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综上所述,所谓“玩物丧志”者,实本无志,所玩之物更没意义;“玩物不丧志”,实胸怀大志,钻研任学,汲取营养。玩物本不同,结果也各异,岂能混淆概念而相提并论?
“玩物”不“丧志”,在于志存心者勿丧。其实玩物只是“丧志”的外在因素。玩什么物,怎样玩法,决定志向能否留存。只有辩明是非,才能提醒自己勿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师点评:
本文最大亮点是:一、题目《辩玩物勿丧其志》能够深刻理解材料,展示思辨性,进而画龙点睛。二、开篇直接进入主题,逆向分析,提出思辨性的问题;第二段用人们熟悉的读书进行类比,有理有据分析好与坏之别,提出自己的观点:应思辨性地看问题,不能一以贯之;第三四五段正面提出玩好物成名成家,但要因人而异;玩坏物丧身误国;结尾段紧扣中心,照应上文,要明辨是非,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三、论述思路与层次安排有特点。论述中,一再强调:因人而异、玩物本不同,结果也各异,岂能混淆概念而相提并论?辩明是非,才能提醒自己勿忘初心,砥砺前行。看出作者对文章的掌控能力较强,让行文始终按照思辨地看问题的思路写作。四、语言表达严谨,列举的都是当代人熟知的事例,恰当准确,展现杂文的某些风格。
上一篇:一个铁路巡道工的爱与真
下一篇:江南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