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实验》教学实录(精选16篇)
《夜晚的实验》教学实录 篇1
教学实录
[教例1]
师:为了研究蝙蝠的飞行,科学家斯帕拉捷做了很多工作。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蝙蝠飞行太灵活了。
生:因为斯帕拉捷对蝙蝠飞行非常感兴趣。
生:因为蝙蝠在夜间飞行都非常灵活。
师:是啊。那么,蝙蝠飞行都有哪些特点呢?课文中有没有写到?既然写到了,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把描写蝙蝠飞行特点的词语全部找出来。
(学生埋下头去,读,找,划,忙碌了一阵后,陆续举手。学生口说,教者板演。)
生:自由自在。
生:轻盈敏捷。
生:敏锐。(有学生笑了起来。)
师(亲切地)你知道,同学们为什么笑吗?
生(又看了看书,腼腆地):知道了。因为课文中“敏锐”是形容眼睛的,而蝙蝠不是用眼睛认路的。
生:轻松。
……
师(领学生读黑板上的词语后):黑板上的词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它们都是描写蝙蝠飞行的。
生:它们都写出了蝙蝠飞行的灵巧。
师:为什么说这些词语写出了蝙蝠飞行的灵巧?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轻盈敏捷”写出了飞行的灵巧。“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
师:你能用另一个词换它吗?
生:轻快。
师:好!继续。
生:“灵活”写出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灵巧。“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
师:同学们知道,蝙蝠在哪些情况下能够自由自在的飞翔?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生:在夜晚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生:在眼睛被蒙上时,蝙蝠还能自由自在地飞翔。“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生:“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呢?原来,……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生:在鼻子被堵住时,蝙蝠还能自由自在地飞翔。“于是,他把蝙蝠的鼻子堵住。结果,蝙蝠在夜空中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
生:蝙蝠在全身被涂满油漆时还能自由自在地飞翔。“‘难道它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斯帕拉捷……然而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行。”
师:由此可见,蝙蝠飞行是多么的灵巧。那么,蝙蝠在什么情况下,飞行变得笨拙起来了呢?
生:当它的耳朵被堵上时,它只能乱飞一气了。“最后,斯帕拉捷堵住蝙蝠的耳朵……很快就跌落到地上。”
师:读到现在,同学们知道了什么?
生:知道蝙蝠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小动物。
生:我知道对于蝙蝠而言,眼睛是没用的。它跟我们人相差太大了。
生:我知道了蝙蝠是*听觉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生:我知道,很多东西不是*猜测就行的。必须多研究、多实验。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邓小平爷爷就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学们了不起!课文才读没几遍,邓爷爷说的话都悟出来了。
[教例2]
师:斯帕拉捷为什么要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
生:因为蝙蝠夜间灵活的飞行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
师:大家能把他的好奇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练,交流。)
师:那么,斯帕拉捷如何通过实验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呢?
生:他先后做了四次实验,解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
生:不,课文中写了四次,其实,也许他做的实验远不止四次。
师(颔首,示意学生继续发言。)
生:斯帕拉捷首先蒙上蝙蝠的眼睛,把它们放回天空,没有想到它们依然“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他不禁惊叫起来。
师:他为什么惊讶?
生:因为他原先以为,蝙蝠和我们人一样,是*眼睛行动的,只不过它们的眼睛更加敏锐罢了。当发现,“瞎子”蝙蝠还是那么灵巧时,自然惊讶。
上一篇:《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下一篇:一年级语文上册《操场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