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五节(通用3篇)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五节 篇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说课稿
德化一中李惠婷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本节内容上接第三节“九一八事变”,主要讲授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引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从而导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又为第二章的“抗日战争”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在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要求掌握华北事变、西安事变等主要史实,并培养学生分析日本侵华引起国内各阶级阶层对抗日态度的变化,以及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日本对华北地区侵略的事实;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学习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通过设问、探究、讨论、辩论等活动,强化对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的认识。
(3)情感与价值观:
首先在合作探讨、释疑解难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其次认识到日本侵华使中国危机加深的情况下,中共能根据时局的变化,及时制定出符合民族利益的正确决策,是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党,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3、教学重点: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与西安事变。因为这两点意味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因为教材对此只作概括性的说明,并未具体分析,当时中国政治形势复杂,难以理解,需要作出全面和长远的分析。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他们信息来源广泛,思想前卫活跃。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课前预习提纲的要求和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自主讲授和感知历史,并能互相合作,交流探讨,进行课堂讨论和辩论,达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教法指导
根据“导引式互动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教师主要是精心准备预习提纲,设计问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并适时点拨、归纳、升华和评价,综合运用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起到组织课堂教学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从教科书、课外读物、互联网中搜集自己最感兴趣的西安事变中的重要人物的材料。并分发课前预习提纲,要求学生做好相关的练习和准备工作。
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各阶级阶层各呈现出什么态度?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随着日本侵略的扩大,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也出现了新的发展。
并播放歌曲《毕业歌》,简单介绍此歌的背景,导入新课。
(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情感受到极大的震憾,能够较快地进入课堂情景,感受当时的历史使命感。)
讲授新课:
一、华北事变
1、背景
提问:“华北为什么成为日本侵略的下一个目标?”
为了帮助学生分析掌握,投影显示两则材料(略),学生研读材料,思考后回答。
教师总结归纳并展示答案。
2、 表现
(1)“何梅协定”(2)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这部分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教师无需讲解,可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习的能力,活跃气氛,可让一两个学生上台讲授“华北事变”的有关内容、过程和结果。
3、 影响
该知识点理论性强,学生不易掌握,因而教师必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指出“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这正是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背景,也是中共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客观条件。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首先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本,归纳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情况和表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并列出板书:
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中共)
2、一二・九运动(学生)
上一篇:《小数的性质》说课设计
下一篇:《十二生肖》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