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精选2篇)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篇1
第一部分:了解食盐和小苏打能溶解在水中。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水平
第二部分:教师提出科学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本课的科学探究活动。
老师想比较一下食盐和小苏打那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多,也就是那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更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第三部分:学生设计对比实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
第四部分: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来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哪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更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分享实验结果的概括能力。
第五部分:观察和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
设计意图:了解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教学过程
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
二、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
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三、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篇2
1.如何判断物质的饱和。食盐溶解时,由于里面有一些杂质,因此即使很少的量溶解后杯底也存有一些沉淀。在加入两份、三份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这就给学生判断溶液是否饱和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在实验前,可给学生一个直观的示范,把两杯溶液(一杯是杂质沉淀,一杯是饱和状态)呈现给大家,让学生在实验中有个判断的标准。
2.气体的溶解。上课时我用的是雪碧,水中的气泡很明显,上升也很明显,在用注射器演示减小压力(往外抽)时,可以看见会产生更多更大的气泡网上升,但在演示增大压力(往内推)时,第一课第二课还是比较明显的,里面的气泡大多数消失了,在第三个班上演示时,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我只能加以解说把学生的注意引到气泡变少上来。思考原因,可能因为做实验的那瓶雪碧后来气体跑了不少,从而影响了实验效果。
下一篇:中班艺术《太阳喜欢颜色》